中药历史悠久,来源广泛,那么,名目繁多的中药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呢?其实历代本草多有记载,《本草纲目》在每味药物释名项下,记述了药物名称的由来。
1.以药物主要功效命名如活血化瘀,调经止痛,用治妇女月经不调的益母草;祛风息风,防范风邪,主治风病的防风;补肾脏,止遗尿,善治遗尿尿频的覆盆子;祛风湿,强筋骨,用治腰膝酸软,风湿痹痛的千年健;疗伤止痛,接筋续骨,主治筋骨折伤的续断等,都是以其功效而得名的。中药骨碎补则是唐开元皇帝“以其主伤折,补骨碎,故命此名”,这是唐明皇用该药给爱妃治愈骨伤病后亲自命名的。
2.以人物故事命名如刘寄奴的药名来自《南史》有关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传说。幼年的刘裕一次去新州收割芦荻,遇到一条大蛇,便用箭射去,蛇带伤逃窜。次日又去,听到树林中有杵臼声,寻声看去,见到身穿青衣的童子在捣药,说是主人昨日被刘寄奴射伤,让我们配药治伤呢,问为什么不找刘寄奴报仇?童子说:刘寄奴将来要做皇帝不能杀害他。刘裕说:我就是刘寄奴!结果青衣童子们四处逃散倏然不见了。他收起药草,每遇跌打损伤伤口感染者,敷之即愈,后来人们就称此药为刘寄奴。
何首乌的传说是,何首乌祖父体弱多病,年至58岁尚无子女,进山修道,一日醉卧山野,忽然见到有两藤,苗蔓相交,感到十分惊奇。他挖出藤根,捣成细末,每日用酒送服。数月后,身强体壮,不仅久治不愈的病康复了,头发也变黑了,十年之内竟连生数子。何首乌本人服用此药,活到130岁头发乌黑。他把此方传布乡里,大家都获得健康,于是就把这种药叫何首乌。
3.以产地命名某些地区产的药材质量好、疗效高,久而久之,人们就在药名前冠以产地名,成为著名药材,如川黄连、怀牛膝(河南怀庆)、滁菊花(安徽滁县)、吉林参、辽五味、云茯苓、阳春砂(广东阳春)、广地龙、阿胶(山东东阿)等。
4.以生长特性命名如半夏的采挖时间正值夏季的一半,故名。夏枯草的采收时节正是夏至,此时植物地上部分枯萎。金银花以花蕾入药,当花蕾初绽,藤蔓上黄白两色交相辉映,如金似银,由此得名。冬虫夏草是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体内,菌丝充满整个虫体,到了夏季从头部长出子实体露出地面,冬则为虫,夏则为草,故称冬虫夏草。
5.以药用部位命名中药药用部位各不相同,许多药材都是以入药部位命名。如芦根、苏梗、桑叶、菊花、枳壳、莱菔子、地骨皮、桂枝等植物药,就是以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实、种子、皮、枝命名的。再如鳖甲、鹿茸、刺猬皮、海狗肾、全蝎等动物药,也是以入药部分背甲、嫩角、胫骨、皮部、外生殖器、虫体等组织器官命名的。
6.以形色气味命名如以形状命名的:大腹皮形似翩翩大腹得名,善治大腹水肿。罂粟壳形状似罂,口小腹大像瓶子而得名。以颜色命名的,如朱砂色赤;白及色白;黄芪色黄;玄参色黑;青黛色青。以气味命名的如麝香、细辛、甘草、酸枣仁、五味子等。
7.以进口国名译音命名一些进口药材,不少是以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名称命名的,如暹罗角,暹罗是泰国的古称,即由泰国等南亚地区进口的犀角称暹罗角。安息香、苏合香都是以古代安息国和苏合国的国名命名的。番木鳖、西红花是因为我国古代常把西北邻国称为番邦、西戎,从这些地区进口的药材都冠以番或西字样。还有诃藜勒、曼陀罗等药名,则是以译音命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