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盛企业

中药采集方法

发布时间:2017/11/16 8:34:18访问量:603

历代医药学家都非常重视中药的采集,古时曾流传着桐君采药的佳话。相传古时有一位老翁采药行医,在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桐庐东山桐树下结庐栖身,有问姓名时,指桐为姓,人遂称桐君,山也以此得名桐君山。历代本草记述了药材采集方法,《本草经集注》曰:“凡采药时月……其根多以二月八月采者,谓初春津润始萌,未充枝叶,势力浓也,至秋枝叶干枯,津润归流于下也,大抵春宁宜早,秋宁宜晚,花实茎叶,各随其成熟尔,”指出不同药用部位的采集方法。《千金要方》云:“早则药势未成,晚则盛势已歇,”《千金翼方》谓:“夫药采取,不知时节,不以阴干暴干,虽有药名,终无药实,故不依时采取,与木不殊,虚费人工,卒无裨益,”指出了不按季节采药,必然影响药的质量和效果。采药当时节,农谚讲:当季是药,过季是草;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割了当柴烧;九月中旬采麻黄,十月山区五味找;知母黄芩全年采,唯独春秋质量高。化学研究证实,中药采收季节不同,其所含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的含量可以发生很大变化,如人参中皂苷以八月含量最高,麻黄中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,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,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以七月至八月现蕾前为高峰,青蒿应在开花前采收。只有适时采药,才能保证药效,降低毒性。

全草类药材多在枝叶茂盛,花朵初开时才采收。茎粗或较高的可用镰刀从地面割取,如益母草、紫苏、荆芥等;茎细或较矮的可连根拔起,如地丁、车前草;花开放前采收的如薄荷、青蒿、佩兰等。在苗期收的如茵陈。

叶类药材通常在花蕾将放或盛时采收,此时叶片繁盛,颜色青绿,药力敦厚,最宜采收,如荷叶、大青叶、枇杷叶等。桑叶须在秋季经霜后才能采收。

花类药材一般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,如金银花、槐花、辛夷、厚朴花;有的花半开时采摘如月季花、木槿花;有的需花盛开时采,如菊花、旋复花等。红花宜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摘;蒲黄、松花粉等以花粉入药的,也应在花将开放时采收;款冬花必须在冬至前采,因只有入冬时花才在根部形成。采花最好在晴天早晨,以保持花朵完整,便于晾晒,不易霉烂。

果实种子类药材大多要在成熟时采摘,,如栝楼、马兜铃、槟榔、莲子、菟丝子等;有的果实如枳实、青皮、乌梅等要在成熟时采;有些全草和种子都用的,可在种子成熟时割取,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,如车前子、紫苏子;有的种子成熟时易脱落,或壳易开裂,种子散失,如豆蔻、牵牛子等,应在果实开始成熟尚未裂开时采收;容易变质的浆果,如枸杞子、山萸肉等,在略熟时于晴天清晨采收为好,便于晾晒干燥。

根及根茎类药材以秋末或春初,以二八月为佳,此时植物的养分多贮存在根或根茎内,所含有效成分高,药材质量好、产量多,如采收过早则浆水不足、晒干后质地松泡,过晚则已出苗,消耗养分,影响质量,如天麻、苍术、葛根、大黄、玉竹等。太子参、延胡索、半夏要在夏天地上苗将枯萎时采收。

树皮类药材多在春夏之间采剥。根皮类以春秋采剥为好,这时皮内汁液充足,容易剥下,如地骨皮、白鲜皮。药材木材兼用的如黄柏、秦皮、桑白皮等,应结合林木采伐剥取。

动物类药材应根据活动季节捕捉,如鹿茸选择三至六年健壮的梅花鹿,每年清明后4550天之间锯头茬茸,此时的茸称“二杠”,质量最好。石决明、牡蛎、等贝壳类药材多在夏秋季采收,这时生长发育最旺盛,钙质充足,药效最佳。蟾酥宜在春秋季蟾蜍集结活动时采收,较易捕获,腺液充盈。采集哈什蚂油应在白露前后,此时林蛙体壮肉健,发育最好。桑螵蛸为螳螂的卵鞘,露蜂房为大黄蜂的蜂巢,这类药材多在秋季采集,并立即用水烫煮杀死虫卵。蝎子、土鳖虫等多在夏末秋初捕捉。蝉蜕为黑蚱羽化时蜕的皮壳,多于夏秋季采集。蛇蜕为黑眉锦蛇、锦蛇、乌梢蛇等多种蛇类蜕下的皮膜,因其反复蜕皮,故可全年收集,以34月最多。

总之无论是植物药、动物药及矿物药,采收方法各不相同,正如《本草蒙筌》所说:“茎叶花实,四季随宜,采末老枝茎,汁正充盈。摘将开花蕊,气尚包藏,实收已熟,味纯,叶采新生,力倍,入药诚妙,治病方灵。其诸玉石禽兽虫鱼,或取无时,或按按节,亦有深义,非为虚文,并各遵依,勿姿孟浪。”只有按药物自身规律,用适当方法采集,才能采到优质药材

 

分享到:
上一篇:中药的命名方法
下一篇:药材人工种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