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——刘宇新教授
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龙盛中医院院长
刘宇新,教授.主任医师,全国第二批中华中医妇科名师,辽宁省名中医。首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,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妇科学会常务委员,东北流派传承负责人,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,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,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四十多年,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治疗特点,擅长治疗不孕不育、妇女更年期疾病、多囊卵巢综合症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、滑胎、输卵管阻塞、子宫内膜异位、子宫腺肌症等妇科内分泌疾病及各种疑难病症。
刘宇新教授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,弘扬了中医药文化,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,早年从师于名老中医王文彦名下,苦心传承,研其精髓。工作中治学严谨,经典记于心中,辩证不离纲要,处方精确谨慎,治法灵活通变,顽疾手到病除,疗效不同凡响,医者菩萨心肠,患者心情舒畅。
刘宇新教授常说:身为名医,悬壶济世,尽其所能,治病救人,为其本分。真诚助人,用心待患,良心用药,为其医德,他经常为外地及农村交通不便利的患者寄药,创建个人微信平台,应邀加入好大夫、寻医问药网,耐心的为患者答疑解难,并预约网上挂号,经常举行免费医学知识讲座,让更多的女性学习了解妇科疾病常识,每年一度的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上都做专题讲座,阐明新的学术观点,交流疑难病症的治疗经验,他还资助过贫困大学生四人,其中三人已经硕士毕业参加工作,一人本科毕业(是他的一个小患者)。正是刘宇新教授人格的魅力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,一传十,十传百,全国各地乃至身在国外的华人纷纷来找他治病。平均年门诊量8100多人次,复诊率为82%。
本文作为系列总结报导(三),子宫腺肌症的治疗经验。
附典型病例二例
案例一
患者冉XX,47岁,平素月经周期提前4-5天,经行量过多,有大血块,经行前小腹疼痛逐年加重,每次口服止痛药略能缓解。近两年每次月经来潮小腹剧痛难忍,四肢发凉,头出冷汗,口服各种止痛药亦不能缓解。曾到国内多家三甲大医院就医,均诊断为子宫腺肌病,2017年1月6日在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三维彩超报告提示,子宫大小为13.7cm*10.1cm*6.9 cm。因为子宫太大,专家建议子宫切除方能止痛。
因为患者不同意手术,慕名找到刘宇新教授,刘教授通过望闻问切,诊断为痛经,病因气滞血瘀胞脉受阻,胞络不通,不通则痛。因血瘀胞络致胞宫增大。
诊断:1.子宫肌腺症 2.痛经(气滞血瘀型)
治疗原则:软坚散结,化瘀止痛
自拟化瘀止痛汤:
丹参、鳖甲、五灵脂、蒲黄、莪术、三棱、皂角刺、川芎、夏枯草、赤芍、红花、甘草、牡蛎、延胡索、没药。水煎100ml日二次口服。
患者服药一个月,经行腹痛明显减轻,连续治疗两个月,月经量减少,小腹仅微微疼痛,连续治疗三个月小腹基本不痛了。而且子宫也在逐渐缩小。继续巩固治疗半年子宫大小由13.7*10.1*6.9 cm缩小到8.2*8.7*6.7cm。
患者激动的说:近几年每次经行腹痛的死去活来,生活失去信心,是刘宇新院长救了我,不但没切除子宫,而且增大的子宫缩小了,再也不痛了,让我的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,真的太感谢刘宇新教授了。
案例二
患者杨X,42岁,平素月经周期40~50天,经行腹痛进行性加重三年,两年前准备要二胎,到三甲医院检查发现子宫腺肌病,走了市内几家医院,经治医生都说:“你现在的子宫别说生二胎,建议你应该切除子宫”。患者一听吓坏了,四处求医。最后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。2014.11.19彩超提示,子宫大小:8.2*6.9*7.4cm。症见月经错后,经血量少,血色紫黯有块,伴手足凉怕冷。末次月经2014.11.1。刘教授检查后,四诊辨证属于寒邪客于胞宫胞络,血为寒凝。胞脉不通,不通则痛。因寒凝血瘀胞络致胞宫增大。
诊断:1.子宫肌腺症 2.痛经(寒湿凝滞型)
治则:温经散寒,化瘀止痛
自拟温经止痛汤:
肉桂、乌药、吴茱萸、五灵脂、蒲黄、杜仲、甘草、赤芍、三棱、红花、、桃仁、小茴香、延胡索、没药、川芎。水煎100ml日二次口服。
患者连续治疗半月后手足转暖,12月6日月经来潮小腹疼痛明显减轻,血色鲜红无血块。患者继续服药治疗后各种症状逐渐消失,精神状态好转,服药第三个月时,再来月经小腹基本不痛,月经周期也正常了。治疗半年后于2015年6月8日发现在怀孕了。
2017年来院复查,子宫恢复正常。
子宫腺肌症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。只能建议患者手术切除子宫,或人工停止月经来潮。而刘宇新院长的多年临床经验及病案整理,基本可以通过服药来缓解患者的痛苦,坚持服药治疗半年就可有良好的疗效,子宫明显缩小,腹痛缓解。为患者提高生活、工作质量,缓解痛苦。